节地生态安葬覆盖率达95%以上 永康市殡葬改革经验引来外地取经人
清明节前后,位于芝英镇柿后村后山坡名为“万年堂”的骨灰堂内,村民纷纷前来祭奠先人,寄托哀思。不过,和以往不同的是,大部分灵位前的祭祀品已悄然发生了变化,由以前的香烛、水果等变成了鲜花、塑料花,文明祭祀逐渐成为一种新风尚。而在村民祭奠先人的同时,“万年堂”内总能看到一批批慕名前来参观考察的外来客人。对此,村民也早已习以为常。
“一个骨灰格位只需2000元,一次交清后不再有任何费用。”柿后村党支部书记陈建勇介绍,“万年堂”可满足村民50年的殡葬需求,不仅让村民丧葬省钱,还消除了以前相互攀比的现象,因此也吸引了很多外地的考察团前来参观学习,“今年已经接待了7批省内外的考察团。”
“万年堂”是我市全面推行节地生态葬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以推进骨灰堂建设为重点突破口,高起点谋划、严要求执行、多形式宣传,疏堵结合,打出殡葬改革组合拳,全面实现节地生态安葬,殡葬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截至目前,全市骨灰堂建设基本完成,可满足至少30年的安葬需求;骨灰实现全过程跟踪管理,生态节地安葬全面落实到位,全市节地生态安葬覆盖率达95%以上。2017年底,我市还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殡葬综合改革试点地区。
骨灰堂建在哪、怎么建?为合理利用现有资源,我市统筹安排骨灰堂建设规划,避开“三沿五区”、省级生态公益林等区域,提倡以镇街区或若干个相邻村统一联建,充分利用荒山、荒坡等非耕地进行建设。同时,将选址权交给村级组织,由村级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自主决定。目前,全市行政村骨灰堂建设覆盖率达92%,其中联建骨灰堂8个,包括龙山镇与西溪镇81个村联建1个,芝英镇43个村、方岩镇39个村、经济开发区29个村、城西新区34个村各联建1个,实现土地、资金的全面节约。
与此同时,我市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政策激励。由镇街区或村社投资新建的骨灰堂,按其服务辐射区域的户籍人口数予以25万元至65万元不等的奖励,并免征殡改类项目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费,大大调动了各村参与建设的热情。目前,市财政已累计下拨补助资金1.02亿元。骨灰堂建设和骨灰跟踪管理工作列入镇街区年度责任考核,对考核前5名给予5万元奖励,不达标的予以通报批评。
推行节地生态葬法,关键在于转变老百姓“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在推行过程中,我市一方面坚持程序公正,按照“先干部、再党员、后群众”的原则,党员干部带头,率先拆除“活人墓”、搬迁已葬墓,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整体工作顺利开展。另一方面,重点做好“人”的思想工作,抓住关键人群。通过组织村两委干部、老年协会负责人和村里老人参观考察,让他们通过对比接受这一新型殡葬模式。此外,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政策宣传,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推动绿色殡葬形成新风尚。
小小骨灰堂,大大民生事。近年来,通过加大殡葬改革力度、推行节地生态葬法,我市不仅有效遏制了乱埋乱葬现象,也带动了“青山白化”治理。比如,唐先镇大后村建成骨灰堂后,两个月内搬迁了800多座坟墓,骨灰堂入驻率达100%。
“骨灰堂不仅解决了逝者的‘身后事’,让其住进‘小阁楼’,还能有效节省资金、节约土地。”在柿后村“万年堂”,一位来自江西吉安的考察人员对此赞赏不已,认为我市骨灰堂建设体现了尊重实际、尊重逝者、尊重风俗的特点,走出了一条生态环保、百姓认可的特色之路,不仅破解了“人多地少”“死人和活人争地”的殡葬难题,而且有效降低了森林火灾发生几率,也为经济发展腾出了更大空间。
责任编辑:hnmd003
精彩推荐
阅读排行
-
从不同文化视角为美丽乡村出谋划策 洋博士成了上蒋村“荣誉村民”
下一篇2018-04-09 09:37:50
-
旗袍秀,一场美丽的邂逅 人人都可以活得优雅而精彩
上一篇2018-04-09 09:3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