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舟山镇:垃圾精细分类打造青山绿水 四支队伍构建全域网络

2018-04-17 09:39:06来源:永康网络电视台  

垃圾分类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关键一环,也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前置条件。舟山镇垃圾分类工作以端头经验为模板,结合实际,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

垃圾分类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关键一环,也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前置条件。舟山镇垃圾分类工作以“端头经验”为模板,结合实际,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成效好的“舟山模式”。目前,全镇已有43个村开展了垃圾精细化分类,全镇垃圾减量化已超过50%,为乡村振兴夯实了基础。

“端头经验”在全镇推广

端头村的地面干干净净,却看不到家家户户门口摆着垃圾桶的场景。该村村党支部书记俞海说,为了便于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村里配置了“三个一”分类基础设施:一座垃圾之家、一间资源兑换超市和一个分拣站。

据介绍,端头村从2017年开始积极开展农村垃圾分类工作实践,真正实现源头垃圾精细化分类,垃圾减量化,成效显著。实施垃圾精货细化分类之前,村里产生的垃圾是3天运一次,而现在每天需外运处理的垃圾从过去的100公斤降至15公斤,24天运一次就可以了。村庄面貌及村民生活品质得到大幅提升,昔日的破旧土房变成了生态小洋房,往日泥泞的土路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水泥路。

“可追溯垃圾袋”是怎么一回事呢?俞海介绍道,“按照党员、村民代表联系户名单,给每户村民确定编号,在垃圾袋上用标签标注。分拣员在分拣时便能通过编号考核每户分拣情况,以优、良、差三级记录,反馈给村主职干部,并最终追溯到联系党员(村民代表)进行表扬或教育,或及时上门辅导,构建了严谨有序的监管体系。”

舟山镇镇长金华东说,垃圾分类看似是一个不起眼的工作,却是一项地道的“技术活”,端头村作为该项工作的“排头兵”,发挥了不容小觑的作用。“该村干部群众的干劲十足,在各类培训会上,毫不保留地分享了他们的成功经验,在全镇形成‘争先恐后、你追我赶、良性互动’的可喜局面。”

目前舟山镇已开展分拣员培训120余人次,妇女主任培训60余人次,农户“女主人”培训180余人次,中小学生培训100余人次。通过各种培训,让垃圾分类观念深入人心,让村民熟练掌握垃圾分类要点。据悉,舟山镇下一步将逐步开展入户培训,实现垃圾分类全镇范围覆盖。

四支队伍构建全域网络

据介绍,舟山镇以“四个平台”为抓手,通过“党建+”整合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妇联四支队伍力量,构建“分责联户、分层包干”的垃圾分类管理全域网络体系,以“小网格”撬动党员干部作用“大发挥”。

金华东说,舟山镇去年出台了《关于实行舟山镇党员积分制通知》和《舟山镇关于开展“党建+垃圾分类”活动的通知》,在党员积分制中单列“垃圾分类”分,将党员积分与所联系户的垃圾分类工作捆绑考核,按月评分,月月公示。用制度推动党员积极投身垃圾分类工作,对联户精准实施“保姆式”管理,有力保障了工作扎实开展。

该镇共有981名党员,按照“就亲就近就便”原则,每员党员联系5户至10户农户,通过四支队伍组成的“网格员”,将责任细化到每家每户。

资金短缺制约分类设备更新

众所周知,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垃圾分类设施需要更新替换,这就面临着一个资金短缺的问题。舟山镇的大多数村经济基础薄弱,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所以各村都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

金华东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以端头村为例,400人配备2人分拣员,每人每月工资以2000元为标准,该镇43个村大概需要90余名分拣员,仅工资一项支出就需要216万元左右,资金缺口非常巨大。因此,一些分类设施的更换工作未能及时到位,制约了后续工作的正常运转与发展。

“如何打通分类垃圾运输‘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是现在急需解决的首要难题。”金华东说,运输车辆短缺,分类好的垃圾做不到分类清运,就会前功尽弃,“在推行垃圾分类工作中,确实遇到了一些问题和难题,但我们下一步将继续努力,总结出一套贴近农村实际、符合村民习惯、易于复制推广的垃圾精细化分类舟山模式。”

垃圾分类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现在的村民对保护环境都有很强的意识。舟山镇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用小木屋代替垃圾桶,让村里的环境得到了改善,各村也从追求净化上升到追求美化。

去年,舟山镇共打造360个街角小品,11个秀美村、3个精品村、1个精品示范村。端头村的荷花簇拥蜿蜒廊道、舟山二村的古村落建筑都成了周边市民游玩的热门之选。各方游客的到来,既提升了舟山镇名气,也带动了村民经济,为乡村振兴添上了浓重的一笔。

责任编辑:hnmd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