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金江龙:一杆秤撬起特色发展之路 衡器发展有了新定位

2018-04-19 09:25:26来源:永康网络电视台  

300年前,木杆秤制作工艺传到我市金江龙村,从此驻留下来开枝散叶。30年前,木杆秤成为金江龙村村民发家致富的掌中宝,万元户在该村屡见不

300年前,木杆秤制作工艺传到我市金江龙村,从此驻留下来“开枝散叶”。30年前,木杆秤成为金江龙村村民发家致富的“掌中宝”,“万元户”在该村屡见不鲜,附近村民甚至称该村为“金三角”。

今天,木杆秤被赋予新的功能,兼具生活用品、礼品、收藏品等“角色”,衡器产业的第二春也呼之欲出。

衡器博物馆延续乡愁记忆

坐落于方岩大道旁的梁十公祠,建于清朝时期,至今已有280年历史。得益于村民保护,经历了风风雨雨的祠堂朱颜依旧,成为了精神文化的地标。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以木杆秤交易为主的金江龙村衡器市场达到鼎峰,客商云集,每逢开市都有上万人次,成为了当时全国最大的衡器交易市场。

可以说,金江龙村人大多凭借木杆秤发家致富,“万元户”在当时村里屡见不鲜。可就在这短短30年间,随着现代工艺发展,木杆秤不再是必备物品,大家使用了更为方便的电子秤,使用、制作、销售木杆秤的人越来越少。

“打造衡器博物馆,是我们村老一辈人念叨了10年的一个心愿。”金江龙村支委应筱儿分管文化礼堂建设工作,她对此有着深刻体会。

借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春风,金江龙村两委当机立断,将梁十公祠改造为农村文化礼堂,并以“秤文化”为主题,从全国各地收集各类传统木杆秤,把梁十公祠打造成衡器博物馆。

“秤文化”让乡风文明更饱满

传承秤文化,是该村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与敬畏。因为木杆秤曾是让村民发家致富的“宝物”。此外,木杆秤,作为传统度量衡器,制作工艺并不简单,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有任何疏漏。在木杆秤的制作过程中,工匠精神早已融入其中,“精益求精、臻于完美”的精神成为了该村的文化内涵。

去年,金江龙村将农村文化礼堂打造成衡器博物馆,“秤文化”成为文化礼堂“一村一品”的重要体现,这个文化礼堂也因此被评为浙江省五星级农村文化礼堂。

乡村振兴离不开乡风文明。在金江龙村,文化建设一直都是特别看重的一项工作。早在10多年前,该村推出了我市第一首村歌,这首歌越唱越响,还拿到了省级荣誉。该村借力“五个百”文化惠民工程,排练了10多个文艺作品。在这些文艺作品中,还巧妙地融入了“秤文化”元素,在舞蹈“称心如意”中,扮演新郎的演员就是用一杆木秤揭开了新娘头上的红盖头。

“我们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将乡风文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当中。我们还不断挖掘传承“秤文化”,升华其中蕴含的工匠精神,这为我们村进一步提升向心力和凝聚力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村党支部书记应兴进这样说。

衡器发展有了新定位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之基。加快产业发展,金江龙村一直在努力。

近30年来,木杆秤产业从兴盛走向衰弱,但金江龙村的发展却从不停步。抓住五金产业发展的机会,丰富产业业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100万元。

随着以“秤文化”为特色的农村文化礼堂声名鹊起,该村也对“秤文化”有了重新的认知。该村将乡村振兴道路确定为“文化+旅游+制造业”的产业格局,计划以“秤文化”为基底,建设衡器博物馆、衡器文化广场、衡器主题公园、衡器综合市场等景点,依托靠近方岩风景区的区位优势,自主造血,短期目标是把村集体收入提升到300万元。

“我们村的老手艺人,目前打造出一把珍贵的木杆秤,价值40万元!木杆秤的出路应该从生活用品向纪念品、收藏品转变。”应兴进表示,这意味着,金江龙村“文化+旅游+制造业”的产业格局有了现实基础和发展方向,这也是他们的发展方向。

“游方岩山水,把称心如意带回家。”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金江龙村找准定位,努力让产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

走乡村振兴特色之路

金江龙村把梁十公祠打造成衡器博物馆,完成了该村老一辈村民的心愿,也把木杆秤这个金江龙村发家致富的元素发扬光大。

聚焦“秤文化”和衡器产业,明确“文化+旅游+制造业”方向,就是结合自身发展优势,走乡村振兴的特色之路。

责任编辑:hnmd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