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粉丝经济、互联网基因、全产业链布局,决定偶像养成节目成败

2018-06-04 14:42:02来源:新华网  

《偶像练习生》播放量破30亿、《创造101》首播播放量就近2亿,两档节目至今话题阅读量总和已然超过170亿,每天有数以万计的粉丝为节目中的

《偶像练习生》播放量破30亿、《创造101》首播播放量就近2亿,两档节目至今话题阅读量总和已然超过170亿,每天有数以万计的粉丝为节目中的练习生投票,微博、微信朋友圈每天持续刷屏……两档爆款偶像养成节目让已进入疲态的十余年的选秀市场重新燃起了希望。

2005年的“超女”开启了国内选秀时代的大门,但长达十多年的时间里,选秀、偶像养成市场却并没有持续当年的生命力。十多年来,偶像养成节目在国内荧屏从未间断,但无论从流量热度、造星能力、制作体量、粉丝黏性还是全民参与程度,直到2018年《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的出现,才真正宣布偶像养成节目元年的到来。

为何在“超女”时代后,直到2018年才诞生偶像养成爆款节目?如今偶像养成节目的成功又有哪些方面的因素影响?

粉丝养成促成偶像养成

偶像塑造需要成长过程,而成为偶像的基础就是积累足够的粉丝群体,粉丝养成其实正是偶像养成节目想要成功的必要条件。

在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前不久颇受争议的《偶像练习生》节目时长问题。正常情况下,一档综艺节目的时长在一个半小时左右,而“偶练”最长则达到三个多小时,明明知道这样的时长会多少让观众有些收视疲劳,“偶练”又何苦来哉?

原因其实很简单,节目虽定位“偶像养成”,但实际上几个月的比赛周期并没有充足的时间去真正让选手去学习、进步,毕竟按照常规日韩男团女团的养成周期,至少需要三到四年的时间,这显然在国内市场是达不到的。节目中的练习生实际上大多都是有经纪公司的年轻艺人,对于唱歌、跳舞等方面的学习训练在参加节目前其实已经完成,但节目的观众是看不到的。于是,节目组就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表现出更多能突出练习生的个性化标签,让粉丝们看到选手台下的努力,这也正是节目增加时长的主要原因。

偶像养成的过程实际上也是粉丝养成的过程,短短几个月的比赛过程中,需要不断对练习生每个人的性格特征、才艺甚至外形进行呈现,才能保持得住粉丝黏性,继而保证练习生在出道后还能保持固定的粉丝群体和一定时间的热度。

另一方面,粉丝在养成过程中,主动决定练习生的去留、出道与否,于是在每两期节目播出间隙后一周,粉丝为自己的偶像拉票,这个过程中粉丝会有一种情感陪伴和成就感。这其实跟当年“超女”火爆,粉丝们大街小巷拉横幅、送礼物拉拢人气为心仪选手投票的现象是一样的。

互联网基因强化粉丝黏性

无论是《偶像练习生》、《创造101》还是当年的《超级女声》,盘活粉丝经济、实现粉丝养成是关键。而相比“超女”,《偶像练习生》与《创造101》还有一个成为爆款的重要因素,那就是互联网基因的加持。

我们可以回想2005年“超女”火爆时期,虽然每期节目播出总能造成“万人空巷”的盛况,但回想起来其实节目的传播宣传途径很有限,在那个互联网还不那么发达的年代,能依靠实体传播来维持每一周的热度实属不易。而相比之下,《燃烧吧少年》《星动亚洲》《蜜蜂少女队》等诸多在电视平台诞生的偶像养成类节目则因为缺乏互联网基因,播出效果不够理想。

如今在互联网基因的加持下,网络平台诞生的偶像养成类节目意外成为了爆款。一方面,互联网平台的受众大多是90甚至95后、00后的年轻用户,而他们与节目的主要受众群体其实是一样的;另一方面,节目透过强大的互联网基因能够更有力的聚拢粉丝全程,针对粉丝进行“偶像运营”,诞生出更多的互动玩法增强粉丝黏性。互联网平台诞生的偶像养成节目有个共同特点,就是除每期正片节目以外,周中还会持续释放海量素材、片花、衍生节目、各种投票通道以及各种高传播度的表情包来进行“病毒式传播”,让粉丝黏性、参与感大大增强,无形中产生了“粉丝养成偶像”的效果,粉丝积极性被大大调动。

《偶像练习生》当时就推出了《练习生的凌晨零点》《偶像有新番》等衍生节目、泡泡社区“给偶像练习生的信”等互动。除了视频平台外,微博、微信以及短视频平台各种花式互联网传播,也让节目传播热度几何式攀升。

解决了商业变现和后续开发问题

相比日韩成熟的“练习生”机制,国内偶像养成市场还稍显青涩。在韩国,一个潜在偶像的训练周期至少需要两年,最长需要八年时间。以两年时间举例,其中包括一年的培训时间和一年的专辑等作品制作时间,而每个练习生的投入每年至少需要10万元以上。

实际上,经过近十年的研究和进化,国内偶像养成市场已经比过去成熟得多,相比过去类似的节目,《偶像练习生》、《创造101》除了互联网基因的助推之外,还因为整个赛制解决了过去偶像养成节目亟待解决的两大问题:快速商业变现和节目结束选手出道后的后续开发。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过去国内市场所谓的偶像养成节目内核其实还是“选秀”,无论是节目本身还是选拔出来的选手,生命周期往往只停留在节目播出时的几个月,所谓“出道即巅峰”指的就是这样的尴尬境遇。相比之下,如今的偶像养成节目从个人竞争演变成为厂牌竞争,大多选手都是已签约经纪公司的艺人,出道后本身单个艺人所在的经纪公司也会对其进行培训及商业包装及推广,而节目中无论是九人还是十一人的出道组合还会单独以团队名义签约经纪公司,对组合进行后续培训和全产业链的商业开发,最大程度释放自身IP价值。

例如,《偶像练习生》就是与知名节目制作和经纪人葛福鸿成立一家单独的公司,对最终出道的团队进行从经纪到制作的全方位独立运营,产业链规模化运营。节目结束后,爱奇艺安排组合前往美国集训和录歌,并对接录制“跑男”、“快本”等头部综艺。这也就解决了偶像养成节目出来的艺人商业变现和后续的培训、开发问题,增强了艺人在娱乐圈的热度生命周期。

而《创造101》目前在选拔阶段,就已和诸多商业品牌达成合作,除了官方的点赞通道外,还开通了诸多商业点赞投票分支。一方面,对选手的人气热度会有所助力;另一方面,虽然还未出道,选手就已经为节目组带来了商业价值。

有业内人士估算,偶像整条产业链的规模至少是电影票房的两倍,据此测算我国偶像市场规模至少在1000亿以上,而如何更广、更深、更多元地链接艺人培训、宣发、经纪三个产业环节,从而更大限度释放偶像IP的商业价值,将是未来偶像养成节目研究的重要课题。(杨光)

责任编辑:hnmd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