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河南安阳累计处置“僵尸企业”55家 安置职工2.8万人

2018-07-06 07:57:19来源:中国新闻网  

累计处置各类僵尸企业55家,妥善安置职工2 8万人――这是河南省安阳市近日在全省率先完成僵尸企业处置任务时所交出的一份答卷。安阳市委书

累计处置各类“僵尸企业”55家,妥善安置职工2.8万人――这是河南省安阳市近日在全省率先完成“僵尸企业”处置任务时所交出的一份答卷。

安阳市委书记李公乐在接受《工人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做好处置“僵尸企业”这篇大文章,进一步持续推进“瘦身健体”,提高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运行效率,才能确保安阳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始终把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作为发展目标。

“如芒在背”不如“刮骨疗伤”

继省属企业办社会职能剥离到位之后,从2017年9月份开始,河南又以“僵尸企业”处置为“牛鼻子”,打响了国企改革“总攻战”。而安阳国有企业底子深厚,恰恰位于国企改革的“攻坚地带”。

调查显示,安阳市近年来在企业改制过程中,发现连年亏损、扭亏无望且资不抵债的“僵尸企业”达数十家。这些企业大致分为三种:一是“空壳”企业,属于“无土地、无房产、无机器设备”的“三无”企业;二是“脱壳”企业,资产出让后,仅剩一个“壳”;三是严重资不抵债的企业。

安阳市国资委负责人介绍说:“这些‘僵尸企业’不破产,设备老化,资产流失呈‘冰棍’效应,而负债却呈‘膨化’效应。”

以豫北棉纺织厂为例,作为1903年就建厂的老企业,职工总人数达12700多人,因产品结构单一,竞争力不强,经济效益不佳,包袱沉重,企业早已走进了死胡同。

安阳市企改办相关负责人给《工人日报》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假如这家棉纺企业晚破产一年,仅五项社会保险费和职工经济补偿金,就需要增加5000多万元。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破产成本将逐年增加。”

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安阳市委、市政府认识到:能否完成‘僵尸企业’的处置,推动企业轻装上阵,不仅事关国企改革攻坚战的成败,也事关企业职工的切身利益,更事关国有资本的整体布局和结构调整。“如芒在背”不如“刮骨疗伤”。

在此背景下,安阳市根据企业实际,施行一企一策,分类处置,统筹推进,同时大胆改革创新,采取“集中破产、打包清算、分期安置”的办法,“打包”处置了41家“僵尸企业”。去年12月起,安阳市又对剩下的14家“僵尸企业”展开集中处置。

其实,在河南省国企改革攻坚战工作推进会之前,安阳市就通过推进77家和“60+3+4”国有企业改革攻坚计划,使大部分空壳企业、停产停业企业完成破产清算和兼并重组,为“僵尸企业”扫尾处置打下良好的基础。

多渠道安置职工

处置“僵尸企业”,关键环节是如何安置企业职工。对此,安阳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必须守住妥善安置职工这个底线,不把职工问题解决好,国企改革就算不上成功。

“长痛不如短痛,用改革的办法解决矛盾。”安阳市长王新伟说,该市采用“打包”的创新办法,集中办理企业破产。同时,先筹资安置职工,再进行企业破产财产的变现。

针对“僵尸企业”大多资产质量差、变现难度大、职工安置难、遗留问题多等难题,安阳利用市国安公司托管平台和市文旅集团,在短时间内筹资2.2亿元,用于解决包括“僵尸企业”在内的国有破产企业职工安置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安阳国安公司通过贷款和财政增加注册资本金等方式,把以往国有破产企业遗留资产集中处置,“一盘棋、通算账”,与安阳市自行车厂等30余家破产企业签订了托管协议,接管市属破产企业离退休人员等特殊人群1.1万人,接收驻安阳省属国有企业退休人员1.3万人。

在已停产18年的安阳无缝钢管厂,多年来因为多次改制未果,实物资产残缺严重,职工分流安置一拖再拖,群众意见很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安阳市国资委和市总工会酝酿草案,反复征求职工意见,保护职工利益。如今,通过新企业吸纳原有企业职工、搭建创业平台、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等方式,多渠道安置职工240人,企业也成功实施破产。

这件事让在钢管厂工作了33年的老工人杨连喜松了一口气:“这件事政府办得漂亮,干脆利落!”

目前,安阳市已通过依法破产、盘活脱困、清算注销、兼并重组等方式在河南省率先完成“僵尸企业”处置任务,比省定节点提前4个月。(余嘉熙)

责任编辑:hnmd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