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追忆最美教师李芳:岭上开遍呦,映山红

2018-09-27 14:44:48来源:河南日报  

插图/王伟宾把花给你,把叶给你把心给你,把爱给你把青春给你,把未来给你把生命给你,把希望给你一切都给你——一首关于李芳的小诗引子杜鹃花...

插图/王伟宾

把花给你,把叶给你把心给你,把爱给你

把青春给你,把未来给你把生命给你,把希望给你一切都给你

——一首关于李芳的小诗

引子

杜鹃花开,漫山映红。

春末夏初,是大别山最壮美的时节。石头缝、河道边、路两侧,映山红生长着、盛开着,恣意顽强,灿若云霞,用全部力气扮美这块红色的土地。

映山红的气息,总能激发人们对生命的热爱,总能勾起人们对英雄故事的回忆。

红土地上的映山红啊,你是一朵平凡的花,更是一抹壮丽的红!

……

雨丝,飘落在一棵棵冠盖如云的香樟树上。重重碧绿中,间杂着几片被凉意催成微红的老叶。

信阳的秋天,便从这树梢上长了出来。

平桥区信阳供电公司华星小区。6号楼的一户人家里,代雨辰拿起妈妈的遗像,用软布轻轻擦拭着。

看着黑白照片上那张亲切的笑脸,她低着头,轻轻说着。絮絮的声音,从繁茂苍郁的香樟叶间透了出来。

“妈妈,我又梦见你了,你喊着我的小名‘晶晶’‘晶晶’。”

“梦里,还是每个周末家里常见的样子:你系着围裙正炒菜,爸爸吭哧吭哧拖地板,我呢,在阳台上晾衣服。咱们仨说着二姨家好玩的事,都哈哈笑了。”

“我通过了信阳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考试。你和爸爸最想看到我认真工作的模样。可是我再也没有报答你的机会了!”

“你一直想去云南看看,说这个暑假一定带我去。上周我带着你的心愿去了那里,拿你的手机拍了好多美景,你看到了吗?”

“你种的君子兰我擦了叶片,吊兰的枝蔓已经拖到了地上。十几盆多肉植物我怕养不好,分送给像你一样爱花的亲戚朋友了,你不会怪我吧?”

“放心吧,我会照顾好爸爸。像你那样一天三遍叮嘱他,少抽烟,更不许偷偷喝酒。”

“想你的时候,我一遍遍翻看你的手机,翻看你的微信,可是你再也不会跟我说话了!小时候你给我唱的歌里说,‘儿想娘,扁担长;娘想儿,路来长’,你在的时候,我哪里能体会到这些呢?”

代雨辰念叨的妈妈,是信阳市浉河区董家河镇绿之风希望小学的语文教师。她的名字叫李芳。

三个多月前,面对一辆失控冲来的车辆,李芳用血肉之躯,为学生撑起生的希望,以身殉职。

“全国优秀教师”“2018年最美教师”“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社会各界的赞誉纷至沓来。四面八方的注目礼,像绵绵不绝的雨丝,浸润着她工作生活的中原大地。人们为一名好老师的离去痛惜不已,也为一位英雄的离去扼腕落泪。

岭上开遍呦,映山红。岭上开遍呦,映山红!

……

生死两秒钟

一个人的能量有多小?小到不过浩瀚天河中的一点星光。

一个人的力量能有多大?大到能用血肉之躯抵挡千钧。

空山新雨后。浉河区董家河镇。

“四望红土地,万亩绿茶园”。小镇背倚的四望山,是著名的革命遗迹。1927年,这里爆发“四望山起义”,创建了纵横数百里的红色根据地,素有“红透了的四望山”之称。50公里外,就是当年的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三支主力红军都诞生在这里。这块红色的土地和它孕育的映山红一样,在中国革命史上赫赫有名。

浴血奋战、铁马金戈,换来了平静幸福的生活。如今,小镇挟大别山余脉的起伏山势,拥南湾湖澄澈的千顷碧水,默默奉献着品质最优的信阳毛尖,清新素雅得仿佛一幅水墨画。

时针拨回到2018年6月11日,一个普普通通的周一。

下午5时30分,清脆的放学铃声响了,绿之风希望小学的学生们在老师引导下,集合列队,准备回家。

出校门向东走50米,就是环湖路与信随公路的交叉口。两条路,一条北高南低,一条西高东低。

校门外,站满了等待接孩子的家长。大人从老师手中接过一双双稚嫩的小手。金灿灿的夕阳下,回家的影子拖得很长。

5时50分许,李芳和同事一起,护送一队学生来到了交叉口,由西往东正在过马路。

就在这时,危险逼近了!

一辆装有800多斤西瓜的三轮摩托车,因严重超载,刹车失灵,沿着四五百米长的坡道,从北往南俯冲下来。

车速越来越快,像一只张着血盆大口的猛兽,眨眼间就冲到了他们面前!

人们吓傻了。

车辆从身前20厘米处擦过去,刚刚接上女儿的杨国应被钉在原地。十字路口东南角小烟酒店的老板叶青张大了嘴,一声“啊”却没有发出来。

时间定格,呼吸停顿,连空气都凝固了。

“有车!快走!”只听李芳大喊一声,刹那间,她将面前的4个孩子奋力一把推了出去。如同护雏的母鸡,她两手张开,迎着北方,挡在碾压过来的车辆和孩子们中间。

柔弱的身躯化成了一座青山,镇住了猛兽。

电光石火间,她被重重撞上,向南飞出去十二三米后,后脑勺朝下,倒地。车辆的冲势得到了缓解,继续冲出百十米后侧翻,终于停了下来。

生与死,只有一步之遥。

从看到肇事车到做出反应,留给她的时间只有两秒钟。

这两秒钟,足够她跨上一米开外的路沿,足够她躲开死神,确保安全。

然而,她本能地,毫不犹豫地,把生的希望给了学生!

穿着碎花上衣的山乡女教师,倒在了这片养育她49年的土地上。

“当啷”,腕间戴了20年的和田碧玉镯,跌落的那一刻发出一声脆响,摔成几节。

那一声脆响,把停下的世界唤醒了。

杨国应回过神来,把女儿往路边一抱,边冲过去边拨打110。叶青三步并做两步,跑向倒在地上的孩子和大人。路口指挥学生过马路的值班老师陈燕、张勇,带队的老师张静等拥上来,检查李芳和孩子们的伤势,拦住路边一辆面包车,以最快的速度送师生五人去医院。

20多公里外,几片浓重的云彩掠过,李芳在市区工作的丈夫代业明感觉,天似乎暗了。

下午6时30分左右,浉河区教体局局长殷世明等人,在距离学校最近的154医院等到了面包车。4名学生一人头上破了口,另外两人轻微擦伤,还有一名学生毫发无损。

这么严重的事故,孩子们的伤情比想象得轻!殷世明悬着的心放下了一半,赶紧去看李芳。

这,是他第一次见到李芳:(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她躺在那里,穿着碎花上衣和那条她最爱的白色裤子,脚上是一双高跟鞋。是时下“最老师”的打扮,大方得体。

她面容清秀,样子干干净净的,身上几乎看不到任何伤痕,及耳的短发听话地伏在额上。除了右眼窝一滴晶莹的泪,她面容平静,好像睡着了一样。

月牙般爱笑的眼睛闭上了。

“妈——妈——”一个声音,不,好像很多声音,有些含糊地喊道。

“妈妈——”又喊了一声,无比的清晰。

此刻,她的意识和现实之间连接的通道,越来越窄,越来越细。

要告别这个世界了吧!真舍不得,舍不得!

由于伤情严重,晚8时左右,李芳被转到了信阳市中心医院,即刻送进重症监护室。

医生诊断的结果是“脑干受损”,人体的生命中枢受到严重撞击,成为致命伤。

家人、亲戚、同事、同学、学生、家长纷纷赶来,焦灼、悲伤充斥着,压抑着。

当晚,CT报告被送到武汉协和医院、武汉同济医院,进行专家会诊。每一个参与救治的人,都在极力挽留这个山乡女教师的生命。

她始终没有醒来。

6月13日凌晨4时40分,刚刚度过49岁生日的她告别了这个世界。

医生宣布抢救无效的话音一落,守望的人群立刻哭声一片。

朴实、真挚、隽永之爱,带着映山红独有的花语,那枚叫李芳的花朵,静静地,静静地,回到了她深深眷恋的红色土地。

那一刻,东方既白。晨星拼尽力气,焕发出最后一丝璀璨的光芒。

岭上,开遍大别山的映山红,即将结束奔放热烈的花期,萎落在地,化作春泥。

点点烛光,我们一起为你送行

谁能想到,那场追悼会,竟然沸腾了一座城,感动了一个国。

在网络上,不过数日,李芳事迹的报道链接就达到了8万多条,很多文章阅读量破千万,数不清的网友点烛献花,祭奠这位毫不相识的山乡女教师。

董家河镇是李芳出生、成长、工作的地方,乡亲们知道她故土难离,就把灵堂安放在镇上的一个山湾湾里,隔河就可以看到绿之风希望小学。

6月16日,刚过清晨6时,就有人朝这里聚集。就像暴涨的溪水,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自发地、主动地,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这里。

魂归贤山,灵存浉水。“李芳老师一路走好”“感谢你的勇敢”“忠诚留在土地,芳华浸润山娃”……道路两旁,素黑的挽联连接起长长的悲伤,人们默默守候着,送李老师最后一程。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深圳火车北站,一个男子攥着一份报纸,一会仰头看大屏幕上的车票信息,一会低头刷着手机,急得快要哭出来。

他是李芳在初中教过的一名学生。看到老师遇难的报道,他五内俱焚,立即收拾行李赶到车站,想赶上见她最后一面。

“让我上车吧!我补票,多少钱都行!”

“你们看,我没说假话,这个,报纸上这个,就是我的老师。”

他语无伦次地说着,掏出身份证比对着。围在他身边的人也越来越多。

无奈,恰逢端午假期第一天,最近四五个小时里,深圳到信阳的高铁票已经售罄。

赶不上了!赶不上了!他把报纸揣在怀里,蹲在地上抱头痛哭……

灵堂外,四五千人的送行队伍,绵延了几公里。他们中,很多人与李芳并不相识。这一刻,他们不辞路远,从郑州、洛阳、北京、河北、山东、安徽、广东甚至内蒙古,赶了过来。

绿之风小学二(3)班的学生来了,一句“李老师”就哽住了。孩子们跪在灵前,久久不愿起身。

几十张贺卡被一一摆好,他们边说边哭:“李老师,这些贺卡都是这两天我们自己做的,大家都说,只要做的时候诚心诚意,您就能回来。”

还有的学生哭着喊:“您教我们怎么过马路,遇到地震怎么逃生,您自己怎么没躲过去呀!”

“要不是您,四个家庭就毁了。”一名被救学生的家长,不时用手背抹一下眼睛。

“春天的时候,咱们还说好一起去看映山红,现在再也约不到你了。”她的同事泪流满面。

“我也是教师,你让我对这个职业倍感光荣。”一位风尘仆仆来自甘肃的老教师,庄严凝重地,献上一束鲜花。

“李老师教过我的儿子。今天儿子出差回不来,叮嘱我一定替他送送老师。”一位母亲哭着说。

李芳80岁的邻居曾奶奶也来了,老人腿脚不方便,让家人一大早用轮椅把她推到了灵堂。

哀乐低回,人们眼里含着热泪,面对李芳的遗像,深深地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

除了父母爹娘,还有几个人能不要自己的命,去救别人的命?!

“李老师,一路走好!”人们扒在灵前,想再看一眼这位好老师、好同事、好同学、好妈妈。

潮水般的声音一波波涌来。27岁的代雨辰戴着孝帽,通红的双眼干干的,她看起来很平静,喃喃地说:“妈妈,我必须勇敢,像你一样。”

小小的灵堂盛不下太多哀思,哭泣声、呼唤声把附近的路挤得水泄不通。

信阳市离休干部李定洲,自制了一个剪报本,他把媒体的报道收集起来,配上李芳的照片,整整齐齐贴了六七十页;

一个名叫李中连的民间艺术家,用红纸剪出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八个大字,用这幅二尺见方的剪纸作品表达对李芳的敬意;

一封封面落款“老党员齐若瑶”的信,从山东昌乐县寄到了绿之风希望小学。满满三页信纸上,有这样两段滚烫的话:

“你救学生的事,我在报纸上看到了。我不认识你,但是我知道,你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

“生死一瞬间,保护自己是人的本能。你的本能却是守护学生。这种本能,是为师为母的爱心凝结成的,是共产党员的格局情怀支撑着的。”

她走了,母爱、师德、党性,在那一刻迸发出夺目的光芒。

她走了,茶山滴翠,杜鹃啼血,诉说着对她的依依不舍。

她走了,无数人擎着烛光,为英雄壮行!

“我的名字是李芳,桃李的李、芬芳的芳”

“同学们好,我是你们的新班主任。这是我的名字:李芳,桃李的李,芬芳的芳。桃李芬芳,意思就是我的学生呀都很有成就,都能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从今天起,我们一起往这个方向努力,好不好?”

讲台上,李芳背对黑板,面向学生。她笑盈盈地,目光从每一名学生脸上拂过。“好!”台下,孩子们仰起小脸,异口同声地响亮回答。

这一幕,在董家河镇中心校八年级学生彭婧祎脑海里,早已定了格。5年前的那个9月,她在绿之风希望小学上4年级,开学第一天的第一节课,就是李芳老师上的。

时隔5年,再次回到母校,再次来到李老师的办公室,一进门,小姑娘的眼眶就红了。

这是一个七八平方米的房间,里面坐了8位老师。李芳的办公桌,还保留着她生前的样子:

“值日教师”牌、党员徽章整齐地摆放着,老花镜盒打开着,仿佛随时都会被主人“披挂上身”。这副老花镜,爱美的她平时是不戴的,只有给学生批改作业的时候,才会被架到鼻梁上。

桌上放着小学生古诗词教辅书。三本《新华字典》,有两本都被翻得起了毛边。未改完的学生作业本上,搁着好几张星星彩纸。

桌角竖着一大束菊花,这是今年教师节,绿之风送给每位老师的礼物。虽然已经枯萎,但橘红的花朵还保留着明艳的色彩。

一只小小的搁物架上,有两个大约10厘米高的药瓶,里面装着一粒一粒的抗过敏药。

她身体不太好,有严重的过敏症,一到光照和灰尘大的地方,就容易出现皮肤红肿。站在讲台上,吃粉笔末在所难免,但她都是自己吃药克服,从来没有要求过特殊照顾。

执教29年来,她基本没有请过病假,趁假期去看了病,回到学校也压根不提。了解她的人都知道,她就是怕耽误上课,耽误了学生学习。

绿之风很多学生家长都在外打工,二(3)班60多名学生,三分之一都是留守儿童。那些父母不在身边,特别是家庭困难的孩子,她最牵挂,目光也停留得最久。

班上有个小姑娘叫郭梦楠,因为爸妈长期不在身边,总是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李芳经常开导她:“梦楠,爸爸妈妈在外地上班,是为了给你更好的生活。我相信,他们非常盼望和你在一起,就跟你想他们的心情是一样的。”

何宏也是李芳班上的学生,他的爸妈都是茶农。家里条件不好,一年到头忙于生计,除了一身干茶渣子和略显湿霉的茶味儿外,很少给孩子带来些啥。这个比同龄人矮上半头的小男生,总是不爱说话,一到公众场合时就不知所措,同学们甚至不熟悉他的声音。

好在,李芳的热情一点点地在改变他。课堂上,校园里,仿佛对上老师月牙般的笑眼,孤单和恐惧就退潮了!特别是去年冬天。那天下了课,李老师把他叫到了办公室。屋里没其他人,老师又往窗外瞅了又瞅,确定没人路过,才拿出一件崭新的棉衣。她说,这是我给亲戚买的衣服,尺码没量好,他穿不上。我看你总是穿着这件胖胖大大的外套,换上老师这件吧,暖和。8岁的男孩内心涌起酸热,即将冲出口的一声“谢谢”,最终还是被羞怯憋回了肚子里!哪有男生主动戴袖套啊,但这以后,何宏却坚持戴上了袖套,生怕磨损了这件珍贵的棉衣。

感情一直积蓄到追悼会上。大人们都在忙碌,没人留意一个孩子在想什么。“妈妈!”在同学们的哭喊声中,两个字从何宏嗓子眼儿里清晰、响亮地爆发出来。这一嗓子,让在场人的眼泪一下子流成了湍急的河。

母爱、师爱,善念、暖意,如同春风化雨,润泽心田。

她爱穿高跟鞋,特别是穿裙子的时候,走起路来裙裾轻摆。但怕影响孩子们午休,只要中午到班里来,每次她都不忘记换上软底鞋。

不经意的体贴,深深刻进孩子们心中。

就在挡车救人壮举发生前十几分钟,她还在跟一位学生家长联系,为一年级一名学生摔伤的事情,跟家长交流情况。这是她的手机拨出的最后一个电话。

她走到哪里,哪个班班风就会有变化,学生变得更加乐于助人,更加团结友爱。用老师家长们的话说,她就是“一只萤火虫”,用温柔可亲照亮身边人的心田。靠近她的时候,不自觉地就想模仿她。

熟悉李芳的人都知道,她有着低柔的声音、温婉的外貌,有着淡泊随和的性格,但也有一颗坚韧上进的心。

代雨辰记得,小的时候妈妈经常给她讲的一本书就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家里存放着好几个版本。

妈妈常说,晶晶,我不能每天陪在你身边,很多时候你要独立生活。要像保尔那样勇敢,勇敢地面对,勇敢地承受,勇敢地成长。

妈妈还说,晶晶,毕业后待业这一年,算是一种磨砺,你要向保尔学习,越是困难的时候,越不要把时间花在怨天尤人上,只要努力,一切都会好起来。

她不仅言传,更有身教。

教学资源不比城里,父母经常不在身边,怎么才能教好这群山里娃?李芳心心念念于此,没少动脑子、想办法:

她的办公桌上,有一摞贴纸很是抢眼,红的、绿的、黄的、蓝的,是一颗颗彩色的星星。这是李芳改作业时常用的“神器”。她会根据孩子们的表现,用不同颜色的星星表达赞许或督促。每到发作业时,孩子们最先做的事,就是看看李老师今天送给自己一颗什么样的星星。星星集多了,可以从老师手里换小文具,还能换糖吃。

让学生挑错,是她上课常用的招数。生字学过一段时间后,她都会带着学生从头复习,故意写错几个字,让学生在黑板上辨认,从挑错中加深印象。她带着孩子们来到操场、校外,把铅笔橡皮和写有问题的小纸条藏在草丛中,回答正确的孩子就能拿到奖品。

她发明了唱读课文,学生都很喜欢这种学习方式,全班成绩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她建了一个微信群,随时和家长交流,这一段谁进步了,谁表现得不太好,是不是有什么原因。

她的一生,就是在攀登责任的阶梯。

她改作业特别认真,经常把学生叫到身边辅导功课。讲就讲吧,还一遍又一遍,直到学生真懂了、真会了,用自己的话描述正确了,她才“放行”。

她老是说,中国人得写好中国字。哪个学生字写得不好,她就用柔柔的声音反复“敲打”。不光跟学生说,还会跟家长“念叨”,在微信里、在校门口接送见面时……保准再忙的家长也忘不了。

她对学生,是发自内心的爱。“爱生如子”,她当之无愧。

“城里不缺好老师,这里缺”

不走进李芳的世界,就不会了解,用一生为“扎根基层”作注,是怎样一种状态。

不走进山乡教师这个群体,也不会了解,这些“一身土味儿的灵魂工程师”是怎样一个值得尊敬的群体。

1986年7月23日,17岁的李芳在报考志愿书上写下这样一段话:

“我自愿报考信阳师范学校,毕业后愿意到边、偏、远、穷山区任教,一定服从组织分配。”

在学校就读的3年,她越来越体会到,这句承诺的分量有多重!

原信阳师范学校,即现在的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03年,是全国最早的中等师范学校之一。

“严谨、勤奋、团结、文明”的百年校训,不光教给她为师的素养,更塑造着她做人的品行。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师生,是按全才理念培养的,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体音美,都要学习;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简笔画,弹琴舞蹈,都要训练,用现在的话说,是“含金量”颇高的一代人。

入学成绩远超重点高中录取分数的她,每天在教室、琴房、体育场苦练各项基本功,宛如一尾灵动的鱼,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畅游。

上课认真学,下课爱提问,她对学习的执着,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同学中当之无愧的佼佼者。

当年的语文基础知识课老师熊可书,至今仍保留着一张30年前的成绩册。这张发黄的纸片上写着:李芳,18分(最高分20分),期中考试为91分,期末考试为92分,排在全班第4名。

人这一辈子,能遇到一位好老师,是很幸运的事。

责任编辑:hnmd003